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主要涉及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本学科坚持围绕国家、江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开展研究工作,持续从事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物链,结合景德镇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了实物链技术在陶瓷交易流通场景里的落地应用—瓷链宝,参与的国家级重点项目《特征抽取理论与算法研究》曾荣获2009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师资队伍共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1人。
本学科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其中SCI、EI、CSCD收录论文45篇,获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二、研究方向
①智能信息处理(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本方向主要从事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特征抽取理论与算法研究、多目标优化、群智能优化方法及应用等。
②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
本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研究“区块链+”的关键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产业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区块链上数据存储的关键技术、面向产业联盟的高效共识算法和产业区块链的激励经济模型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从事本学科领域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工作;
(2)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或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动向;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和写作,并能撰写英文论文及摘要;
(4)具有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5)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6)身体健康。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脱产硕士生学制为3年,在职硕士生学制为3-5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2)第一、二学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完成教学和实践环节的任务,同时完成资料收集、调研和开题报告的任务。
(3)第三学年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可提前至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开始做毕业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其中毕业论文28周,撰写学位论文10周,毕业答辩1周。
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包括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指导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所带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每位学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就每位学生的具体培养及所学课程作出具体规定。
(2)根据导师和有关教师的要求,完成查找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阅读消化,撰写读书笔记,及时呈导师及有关教师评阅。
(3)根据“自学为主,导师因材施教进行指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精神,在校期间,得到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研究训练,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在本科生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4)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表达能力与教学能力。教学实践主要是担任本科生的实验课教学、辅导及批改作业等。
(5)通过调研与收集资料,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增强对本学科的系统了解。
(6)通过科研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科研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适当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在导师指导下,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完成小型的科学试验,写出试验报告或论文。
(7)导师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
(8)按照德、智、体的要求,应参加体育锻炼和一定的公益劳动。